2019年4月22日, 驻尼泊尔大使侯艳琪分别在尼主流媒体《共和报》(英文、尼文版)发表题为《同处新时代,共享新机遇,齐奔新征程》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尼泊尔总统比迪亚·德维·班达里将于 4月24日至5月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这是尼泊尔总统首次对华国事访问。在4月25日至27日举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班达里总统将同中国及各参会国领导人一起,共襄发展盛举,共商合作大计。
尼泊尔是中国一山之隔的邻居。自古以来,两国人民跨越喜马拉雅山的阻隔,建立了跨越千山万水的友谊。文殊菩萨劈湖造地的神话在尼广为流传,尼泊尔公主尺尊入藏在两国人民中家喻户晓。据考证,玄奘在印度考察期间,曾游历尼泊尔,并在《大唐西域记》里写道,“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
1955年8月,中尼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尽管两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相差悬殊,但两国始终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彼此支持,始终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尼两国是政治互信的好邻居。尼泊尔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从事针对中国的活动;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尼泊尔维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支持尼泊尔人民根据自身国情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中尼两国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2015年4月,尼泊尔遭遇特大地震,中国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迅速派出多批救援队、防疫队和医疗队,派出数十架次包机的救灾物资,争分夺秒地参与紧急救灾。中国人民自发地为灾区民众募捐,尼泊尔民众努力协助受困中国游客尽快脱险回国。
中尼两国是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灾后重建、公路、机场、电站,到处活跃着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是尼泊尔第一大外来投资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游客来源国,两国间每周往来近60个航班。
过去的2018年,对中国和尼泊尔都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个年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万元。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2018年,尼泊尔经过近10年的制宪进程,完成三级选举,组建强有力的新政府,国家走向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不久前结束的“两会”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设定新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中国人民将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70周年华诞。2019年,尼泊尔政府制定了宏伟的发展目标,正在朝着“繁荣尼泊尔,幸福尼泊尔人”的目标迈进。
中国和尼泊尔都是发展中国家。尽管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但都面临着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共同任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同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中国将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政策,深化同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周边国家关系。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回顾“一带一路”倡议走过近6年历程,事实证明,这一伟大倡议是中国融入世界的新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事实证明,该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成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事实证明,“一带一路”不是债务的“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
自2017年5月,中尼两国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尼泊尔政府关于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尼传统友好合作面临新的历史性机遇。两国领导人就打造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等达成共识,双方在共商共建共享基础上,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加强政策沟通和基础设施联通,稳步推进中尼公路、口岸、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研究,推动中尼自贸区联合可研、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旅游、金融、人文、民生等领域合作,推动中尼关系提升至新的高度。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尼泊尔也开启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开展互利共赢合作,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繁荣尼泊尔、幸福尼泊尔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携手奔赴新征程,造福两国人民,打造中尼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