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尼泊尔2016年的洒红节3月22日(开始庆祝,新华社主办的《亚太日报》中文版2015年3月16-31日第6版发表河北经贸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张树彬的文章《尼泊尔人怎么过洒红节》,文中谈及的尼泊尔日历和印度维伦达文城作为注释放在文后。因其有助于理解尼泊尔的节日和印度的风俗,特置于文前。
尼历超日王纪元历法 Bikram Sambat,亦作Vikram Samvat,北印度传奇人物,中文音译为维克拉姆帝亚国王,意思为超日王或者健日王,印度有一艘航母就被命名为“维克拉姆帝亚”号。此处指尼历超日王纪元历法,始于公元前57年2月23日。因此尼历年代与公历年代的变换关系为超日王纪元年代减去57等于公元年代。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不丹使用此历。2015年4月14日是尼历2072年新年,目前尼泊尔历是2071年第11个月Falgun。
洒红节每年从“Falgun Shukla Astami”这天开始庆祝。 Falgu,梵文意思是春天,也写做Fagu,尼历中的Falgun月意思就是春天里的一个月。 Shukla本意为白色,Shukla Pakshya 梵文意思是上弦月,Ashtami意思是尼历的第八天, Purnima意思是月圆日。尼泊尔英语媒体报道不加解释称洒红节从每年的“Falgun Shukla Astami”这天开始,使很多外国人难以理解。
印度寡妇之城维伦达文(Vrindavan) Vrindavan,文亦作Brindaban, 维伦达文,亦译沃林达文,印度宗教圣地,北方邦距离克利希纳神出生地马图拉(Mathura)十公里的一个城镇,根据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记载,克利希纳神在此地的森林区度过童年时代。目前,由于宗教和文化的原因这里聚集了9000多名寡妇,因此被称为印度的寡妇之家。寡妇们在那里靠慈善团体和朝圣者的施舍度日。根据印度的家族文化,女人在家庭中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而失去丈夫的妇女往往不能再婚,很多人要离开家庭独自生活。最初,一些寡妇来到维伦达文并在克利希纳神庙宇里安顿下来,以表示自己愿意终身侍奉这位英雄之神,同时与自己的夫家断绝了关系。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此,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尼泊尔人怎么过洒红节?
洒红节(Holi )是印度教古老的宗教节日,也译为霍利节、胡里节和色彩节。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抛洒红粉,投掷红色水球,因而一般意译为洒红节。在印度、尼泊尔、苏里南(Surinam)、圭亚那(Guyana)、特立尼达(Trinidad)、英国、毛里求斯(Mauritius)和斐济(Fiji)等地都是重要节日[①]。本文主要谈尼泊尔如何过洒红节。
洒红节从每年公历三月(有时也会在二月末)的上弦月第八天开始,月圆日结束。2015年就是从2月26日(正月初八)开始,3月5日正月十五结束。尼泊尔官方日历超日王纪元历法(Bikram Sambat)[②], 从2071年的春月上弦月的第八天(Falgun Shukla Astami)开始,在春月月圆日(Falgu Purnima)结束。[③]
洒红节长达八天,但是在尼泊尔北部山区55县只有最后一天的月圆日是公共假日,而南部特莱(Terai)平原地区和内马德西(Inner Madhesh)则次日才放假[④]。
洒红节的第一天要在加德满都市中心的巴桑塔普尔广场(Basantapur),即通常所说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或者老王宫广场,竖立起一根25英尺(合7.26米)高的竹竿作为圣杆(Chir pole)。圣杆竖立起来后,人们向空中抛洒的朱砂粉,标志着节日的开始。仪式上,还有一个班的尼泊尔军人鸣枪致敬。
图为洒红节竖立在加德满都巴桑塔普尔广场的圣杆
梵语中Chir的意思是衣服。圣杆顶部是用木棉树枝做成的三层伞状的彩色布条装饰。树枝表示克里希纳神(Lord Krishna)[⑤]
爬上的他吹奏笛子附近的河岸上的那棵木棉树。树枝上的布条象征的是,去河里洗澡的牧牛女(Gopinis)放在岸上却被克里希纳神偷去的衣服。洒红节结束当天,圣杆在通迪凯尔广场(Tundikhel)中心用牛粪烧掉。而悬挂在圣杆上的布条则被用来做成护身符等垂饰。
2015年3月1日晚上,竖立在巴桑塔普尔广场洒红节圣杆被一辆超速行驶的出租车撞断。这样的事情从未发生过。当晚,又重新竖立起一个圣杆。一位当地民众说,无论什么原因圣杆被撞倒都是一个不好的征兆。[⑥]
图为被撞断的洒红节圣杆(资料来源:《新兴尼泊尔报》2015年3月1日第1版)
传说牧牛女们当时在印度北部的亚穆纳河(Yamuna River)裸泳嬉戏,以为没人看见她们。她们都为对克里希纳神的爱情所折磨,听到他用魔笛吹奏的熟悉音调,都羞得脸色刷白,遂把身体浸入圣河水中,恳求克里希纳神归还她们的衣服。克里希纳神平静地说,裸浴是对圣河的亵渎,她们必须站在没膝的河水中,双手呈贝壳状的杯形,让河水从手中流走,以此表示向太阳神祭酒,才能赎罪。祭酒结束,她们的衣服就会留在树上。
这些牧牛女就把脸颊染成深红色,从河水中站起来,按照克里希纳神所说进行祭酒,而伟大的爱神克里希纳则津津有味地观看。归还牧牛女们的衣服纱丽时,克里希纳神警告她们不得再在圣河裸体嬉戏。至今尼泊尔妇女在圣河沐浴时,用棉布衣服裹身,优雅地把双手做成杯形掬起河水,在祈祷的同时让水从她们的双手回流进入河中。
也许是克里希纳神的做法,使得尼泊尔年轻人在洒红节期间敢于大胆地骚扰年轻女性。他们把脸涂红,在楼上的窗户露脸时,就自娱自乐唱起浪漫得近乎淫猥的歌曲。他们说克里希纳神本人就举办了一次“色彩节”(Festival of Colour)来招待爱慕他的16,000名维伦达文(Vrindavan)[⑦]牧牛女,她们用树上的红色果实制成的深红色粉末嬉戏。尽管克里希纳神教导说生活的目的在于专心忠诚,但他自己却过着美女环伺的快乐生活。因为所有的美女只要目光与他相遇,就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
圣杆竖立之后,所有人就被特许可以用最艳丽的朱砂红将他遇见的任何人甚至包括牛和狗浇湿。人们尽情地向空中抛洒一把又一把的红水,掉落在陌生人和朋友的衣服、头发和脸上。装满朱砂的小型虫胶球和装满深红色液体的气球被到处投掷抛洒,包括投向在楼上窗户大笑着观看的姑娘们。喧闹的年轻人会成群结对挨门逐户到亲朋好友家,向视野之内射程之中的所有人抛洒红水,分享他们的快乐。不上学的女孩子和留在家里的妇女们则沉湎于自娱自乐。
每天下午成群的男孩子涌上大街小巷,投掷深红色的云状物。按照传统,没有人会因此而生气,“因为这是国王的节日”。但偶尔也会有人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这个习俗也被滥用。红粉袋子投向公共汽车和摩托车时,受到惊吓的乘客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和衣服上都是红粉。即使衣服没有被完全毁掉,要把衣服洗涤干净也花费不菲。现在越来越多的尼泊尔男子改穿西装和衬衣,对于他们来说这的确是个灾难。
据《喜马拉雅时报》2015年3月1日报道,加德满都县政府办公室警告说,洒红节期间如果有人对行人举止失礼将被拘留,并根据《1970年犯罪和刑罚法案》提起控告。按照现行法律,罪犯将受到多达一万卢比罚金和拘留35天的处罚。政府发布的新闻公报呼吁大家在体面、简单和平静的氛围中庆祝洒红节。该法禁止向人们抛洒装着红水的气球和违背他人意愿在他们的脸上涂抹色彩鲜艳的粉末。便衣警察将会呈扇形分布在首都各区,在市场、公共汽车站和繁忙的大道上保持高度警戒。拉利特普尔 (Lalitpur,即帕坦Patan)和巴克特普尔(Bhaktapur,即巴德岗Bhadgaon)县政府办公室也发布了相似的警告。
洒红节的名字来自女妖霍利嘉(Holika)。节日期间人们讲述的故事说,女妖霍利嘉是一位邪恶而无信仰的国王的妹妹。这位国王的王子普拉拉德(Prince Pralhad)自童年时代就是克里希纳神的狂热信徒。尽管遭到姑姑的威胁和父王的愤怒禁止,所有惩罚方式都没能够动摇王子普拉拉德的信念。国王便下令让大象踏死他。当王子唱诵着神圣的克里希纳神的名号走向大象时,这头巨兽竟然谦卑地跪倒在他面前。后来王子被人从令人头晕目眩的悬崖绝壁用力丢下,被投进暴涨的河流,但每次都被得救,因为克里希纳神护佑所有爱他的人。
最终,女妖霍利嘉这位自信烈火烧不死自己的邪恶姑姑一把夺过王子,抱着王子跳入专门为毁灭王子而建的火炉之中,要把王子烧死。国王很开心,霍利嘉代表国王实施自焚,王子终于要死了。但是克里希纳神又一次出手,火炉熄灭后,女妖霍利嘉被烧成灰烬,而王子并未受损伤,端坐在余烬中,那些依然还在燃烧的小火苗仿佛森林中的鲜花一样。现在洒红节里所做的古怪动作据认为就是为了庆祝女妖霍利嘉的毁灭。
洒红节的最后三天里,人们“玩色彩”的热情高涨。一群一群的年轻人在被色彩染过的大街和蜿蜒曲折小巷上扯着嗓子歌唱。也许是为了纪念克里希纳神当年捉弄牧牛女的多情恶作剧,传统的洒红节歌曲常常颂扬可爱的姑娘、赞美浪漫的爱情。许多古老的神灵都被认为是不检点的。人们洒红节期间使用下流词语被认为是非常吉利的做法,因为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在向女妖霍利嘉说话,怎么骂也无妨。根据另一个版本的传说,女妖霍利嘉逼迫母亲们每天向提供一个孩子供她吞食。一位博学的苦行僧(sadhu)建议这些母亲把所有的孩子集合在一起,并用污言秽语齐声咒骂这个恶魔。这么一做,女妖霍利嘉当场就死掉了。
任意地说脏话骂人的现象差不多已经消失了。但是洒红节期间,年轻人依然异常大胆地向眼睛又黑又大的可爱的尼泊尔姑娘唱歌,她们在阳台的窗户露出的笑脸,长时间逗弄在大街上的年轻人。由于尼泊尔的母亲们把女儿看管保护的很好,这可能就她们所能看到的内心的欲望了。
洒红节期间,最沉默寡言的青年也敢大胆地唱:“This is the king’s holi. You are angry, young lady? But this is the king’s Holi! All I see are mustard plants in the window. O, without you I cannot live”(这是国王的霍利节/ 你生气啦,年轻的姑娘?/可这是国王的霍利节!/ 我所看见的只是窗户上的芥菜/哦,没有你我可无法活!)
传统的矜持之后,传来尼泊尔女孩子的笑声。“I love the young lady in the window. I vow I will not take my rice until she is mine.”(我爱窗户边上的年轻姑娘。/我发誓直到她属于我,我才吃我的米饭)母亲们听到街上的歌声,一定会皱眉,“I’ll have a basketful of parched rice ready, and two duck eggs fried for us; and when your brother-in-law comes, I’ll have him beaten with a bamboo cane.”(“我会把一篮子炒米饭备好,还有俩煎鸭蛋给咱俩/要是你姐夫来了,我就用竹竿把他痛揍”)
随着洒红节最后一天霍利月圆日的到来,男人们和男孩子们沉溺于最后的狂欢在大街上尽情抛洒色彩,他们开心的脸庞被鲜艳的红色粉末涂抹得完全模糊难辨。头发和双手上的红色结成硬块,白色的衣服像被血染红。他们期待着圣杆的放倒。放倒圣杆的时间靠占星家祭司计算,可能在白天也可能是在晚上。当圣杆终于平放在库玛利女神庙前时,枪声隆隆作响,无数的手疯狂地夺取圣杆顶部的彩色布条。因为把这些布条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会阻止恶魔和疾病。随后一大群男人把圣杆抬到几个街区之外的通迪凯尔广场。
聚集在通迪凯尔这个洒满月光的巨大广场上人群中,还有许多数百年来就一直在加德满都经商定居的印度马瓦里族(Marwari)人。马瓦里妇女身穿艳丽的纱丽和熠熠发光的披肩,把椰子壳扔进篝火中,男人们把带着叶子的树枝堆放到篝火中。许多人拿着点燃着的油灯芯,蹲在冒着烟的火焰前,捏一些神圣的篝火灰,涂抹在他们的前额,尤其是儿童的前额,作为护身符, 以挡住“邪恶之眼”(“evil eye ”)。乐手们奏乐,古老的护旗队立正站立,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在广场上来回奔跑。圣杆被猛推进篝火,伞状顶部燃烧完后,就被一长队男人和男孩抬着在这个地方高兴地转一圈。许多人从篝火中带走成罐的木炭,用这圣洁的烟与灰来净化他们的住宅。
有人认为洒红节的传统篝火是为了纪念女妖霍利嘉的暴死,而在其他人看来这象征着烧掉“旧岁”,因为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梵天(Lord Brahma)在洒红节月圆日后的第二天创造了世界。圣杆焚烧表示洒红节的结束,对于大部分尼泊尔人来说,再抛洒红色粉末就被禁止。但是加德满都的印度人社区第二天还会继续“玩色彩”。
洒红节象征着正义对邪恶的胜利,象征着冬天结束,春天来临。参加节日庆祝的人们追逐打闹,向彼此身上泼洒五颜六色的颜料和粉末,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尼泊尔虽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众多的节日,随处可见的张张笑脸,令人不得不承认,尼泊尔的确是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度。
注释:
[①] 参见洒红节网站:http://www.holifestival.org
[②] Bikram Sambat,亦作Vikram Samvat,北印度传奇人物,中文音译为维克拉姆帝亚国王,意思为超日王或者健日王,印度有一艘航母就被命名为“维克拉姆帝亚”号。此处指尼历超日王纪元历法,始于公元前57年2月23日。因此尼历年代与公历年代的变换关系为超日王纪元年代减去57等于公元年代。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孟加拉、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不丹使用此历。2015年4月14日是尼历2072年新年,目前尼泊尔历是2071年第11个月Falgun。
[③] Falgu,梵文意思是春天,也写做Fagu,尼历中的Falgun月意思就是春天里的一个月。参见Amaresh Datta (1988). Encyclopaedia of Indian Literature. Sahitya Akademi. p. 1258. Shukla本意为白色,Shukla Pakshya 梵文意思是上弦月,Ashtami意思是尼历的第八天, Purnima意思是月圆日。尼泊尔英语媒体报道不加解释称洒红节从每年的“Falgun Shukla Astami”这天开始,使很多外国人难以理解。
[④]参见尼泊尔日历网站:http://nepalipatro.com.np/calendar/month
尼泊尔公共假期网站http://www.qppstudio.net/publicholidays2015/nepal.htm
[⑤]克里希纳(Krishna),梵文字面义为“黑色”,有人意译为“黑天神”,被认为是印度教保护之神毗湿奴(Viṣṇu)的第八个化身。马图拉(Mathura)的国王坎萨( Kansa)被预言将死于其姐的孩子之手。他杀了姐姐所有的孩子。其姐生下克里希纳就将他私带出宫,交给远郊村落维伦达文(Vrindavan)村长照顾。克里希纳在亚穆纳河边长大,向村里的小伙伴学会了牧牛,他常常边放牛边吹笛,并和牧牛女嬉戏。
[⑥]见《新兴尼泊尔报》2015年3月1日第1版报道Chir,long pole,tradional symbl of Holi festival collapses
[⑦]Vrindavan,文亦作Brindaban, 维伦达文,亦译沃林达文,印度宗教圣地,北方邦距离克利希纳神出生地马图拉(Mathura)十公里的一个城镇,根据印度史诗《摩呵婆罗多》(Mahabharata)记载,克利希纳神在此地的森林区度过童年时代。目前,由于宗教和文化的原因这里聚集了9000多名寡妇,因此被称为印度的寡妇之家。寡妇们在那里靠慈善团体和朝圣者的施舍度日。根据印度的家族文化,女人在家庭中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而失去丈夫的妇女往往不能再婚,很多人要离开家庭独自生活。最初,一些寡妇来到维伦达文并在克利希纳神庙宇里安顿下来,以表示自己愿意终身侍奉这位英雄之神,同时与自己的夫家断绝了关系。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此,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河北经贸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 张树彬)